地铁运营,当为民生“亏本”
读了地铁票价听证会的报道,才知道,杭州地铁票价的两个方案,是以地铁运营不亏本为原则来设计票价体系的。难道,谁给杭州地铁集团下达了“不能亏本”的指令?
在地铁票价听证会上,杭州市地铁集团运营公司总经理唐志侬提出,杭州地铁的造价贵,成本高,困难多,无论是方案1还是方案2,都是亏本经营。
地铁就不能“亏本”吗?不能为乘客即民众亏一点本吗?所谓“亏本”,就是用公共财政来补贴地铁运营,以减轻乘客的负担,享受一点公共财政;说白了,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问题在于,是否愿意对贡献了毛的羊好一点。
如果我们的公共财政很紧张,很拮据,八只瓶儿七只盖,要求地铁运营不亏本,也说得过去,但是,杭州的公共财政很差钱吗?不超过北京或上海的地铁票价,杭州的公共财政就不能承受了?当然,我说了也不算要让人信服,还是要晒账本,晒晒各项公共财政支出的账本,建地铁用了多少钱,每年运营地铁的成本是多少?每年的“三公消费”又是多少?如果公共财政很紧张,那么,办公经费是不是精打细算了?小车超标现象都杜绝了吗?不同人群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遏制了吗?
公共财政向哪里倾斜,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是否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可以检验社会管理者奉行什么样的价值观。
偶尔坐一次地铁的人,收入比较高的人,对地铁票价的敏感度低一点。但是,地铁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中低收入人群。杭州供普通民众居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大多建在远离主城区的地方,如三墩、丁桥、下沙等;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主城区上班,大多收入不高,每天要坐地铁一个来回,票价稍稍高一点,交通支出在他们收入中所占比例就比较高。他们已经为杭州的高房价付出了代价,已经为公共财政的积累“被贡献”了,如果还要他们为地铁运营不亏本而承担高票价,太说不过去了。
当然,地铁票价与地面公共交通票价之间,要有一个平衡,地铁票价偏低,也许会造成地铁过于拥挤,而地面公共交通运能空耗。这个问题不必过于担心。一来,“乘坐性价比”会自动调节人流,重新达到平衡。二来,还可以通过降低公共交通票价来调节人流。
两头都要降票价,都要惠民,有人可能听不进去,可能不习惯这种倾斜。不知道在统计技术上是否可行十多年来,杭州的高房价为公共财政到底作了多少贡献?其中返回来真正用于民生的又有多少?如果地铁票价不高于北京或上海的标准,每年公共财政要补贴多少?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