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杭州的第二张名片
admin 发表于 2011-11-20 22:16 | 阅读 2,615
本报记者 易蓉蓉
杭州,这座有着“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宜居城市,“免费单车”有望成为“免费西湖”这张城市名片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
“对一位城市管理者来说,每天所作的决策都是痛苦的决策,干也要被人骂,不干也要被人骂,干被人骂一阵子,不干被人骂一辈子。在保护环境、倡导低碳方面,我们面临的困境也同样如此,但我们也还是要干,干出一个低碳的社会,干出一个低碳的城市。”11月13日,刚获得“2011年度低碳时代人物”的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2011城市公共自行车研讨会上讲述了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故事。
2.5%的土地出让金
早在提出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时,时任杭州市市委书记的王国平就算过一笔经济账:建1公里主干道,政府要投入2亿元;建1公里快速路投入4亿元;建地铁投入更多。而建立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1年约需投入1000万,既环保,又健康、方便,费用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
2008年,杭州决定将土地出让金的2.5%返还投入到包含公共自行车在内的公交系统。3年4个亿的数额足以让全国其他城市羡慕嫉妒恨。王国平介绍说,杭州市政府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强力支持者与推动者,负责制定短期优先政策、资金投入、用地、自行车路权保障;杭州公交集团子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
“如果不借助原有的公交公司来做这件事,成本可能会很高,风险可能会很大。杭州这个选择,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或者说,只要公交集团一天不垮台,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就会永远生存发展。”
杭州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点规模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密集的租赁点真正做到了“随借随还”,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租借和还放。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租赁点近200个,租赁点服务半径为300~500米,在核心区范围内更是达到100米。而反观遭遇停租的常州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其租赁点个数原计划400个,但是停租时还没有达到十分之一,市民租车、还车都很不方便。
杭州公共自行车采用的“阶梯性收费”,被认为是其取得成功的又一关键。市民可用公交IC卡及开通公交功能的市民卡借还自行车,没有市民卡的打工者或游客则可用300元押金办卡。公共自行车1小时内免费,1~2小时为1元、2~3小时为2元,3小时以上则每小时3元。为了鼓励公交与公共自行车的无缝衔接,只要是在公交车POS机上刷卡乘车起的90分钟内租用公共自行车的,租车者的免费时间就可延长为一个半小时。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有两大特色,一是建立了“空满位实时报警系统”,当服务点自行车满位率大于80%或小于20%时,该系统将会通过实时信息传输进行自动报警,然后通过视频切换、后台监控,使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能够及时掌握服务点空满位情况,为准确配送自行车提供依据。二是开通了短信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信息沟通渠道。如果市民有投诉、咨询、建议或挂失车辆,都可编辑短信,公共自行车公司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智能的管理系统更加提升了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方便性。
这和巴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巴黎市政未投入一分钱,市政府同欧洲最大户外广告运营商德高公司通过交换市内公共公告牌收益的方式达成双赢策略。巴黎的“自行车革命”并不是简单地鼓励人们骑自行车,而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和高超的管理智慧,将自行车精心打造成一个适合巴黎市可持续发展的公交系统。因此,当上千个自行车站出现在巴黎,一两万辆自行车运行在道路两侧明确划出的自行车道上时,自行车瞬时成为这个城市交通有机的一部分,那么的自然和妥贴。
五大难题亟须破解
3年多来,杭州公共自行车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潮汐现象引起的换车难、道路资源有限造成的布点难、维修场地缺乏引起的保修难、商业区开发经验不足产生的营运难、沟通渠道不畅产生的处置难等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影响着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这五难如不及时解决,将成为杭州公共自行车持续发展的瓶颈。”王国平说。
由政府主导的杭州模式,由企业挑大梁的北京模式,抑或是政府和企业相互合作的武汉模式,究竟是哪种模式更好?借用武汉鑫飞达公共自行车集团董事长刘纯启的一句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模式,其实并不能说完全成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好的”。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