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商业街遇”寒流” 开市近一年原来的商家跑了一半
原标题:杭州地铁商业街遇”寒流” 开市近一年原来的商家跑了一半
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陈锴凯 实习生 徐可璐 梁津铭)杭州正式进入“烧烤”模式,阳光下的我们和烤肉之间的差距,只是一把孜然。
但和炎炎夏日相比,本应同样火热的地铁商业街却在自己的周岁生日前,尴尬遇冷。
这两天,钱报记者在凤起路地铁商业街调查发现,比空调更冷的,是这里的生意——8月8日,凤起路商业街开业即将满一周年,但是目前只有17家商家还在营业,和开街时相比,只有9家老商铺还在坚守,原来的商家跑了一半。
身处黄金地段,又有地铁人流做后盾,在其他城市赚得钵满盆满的地铁商业街,为何在杭州火不起来呢?是产品模式不对头?还是最初的商业规划有问题?
诸多问号,咱们一一来解。
商铺关门锁户,一派萧条景象。
开业近一年
原来的商家跑了一半
要说凤起路地铁商业街,坐过地铁的同学都知道,地段真称得上“黄金万两”:它位于地铁凤起路站南边,长约300米,北面紧靠武林商圈、南边紧靠龙翔桥商圈,西临武林路女装街。
顶着杭州第一条地铁商业街区偌大的名头,地铁开通后,很多人都很看好它的商业前景,觉得在这里掘起一桶金几乎是手拿把攥的事。
可 现实却“骨感”得让人意外:昨天下午,钱江晚报记者从凤起路站走进商业街,原先通往商业街的百米通道上,已经被各式地摊占领。人流倒是不少,可大多都是匆 匆而过,对于摊子上的商品鲜有问津。而走进地铁商业街,感觉就更冷清了,C2出入口的几家服装店,虽然灯光敞亮,但是店内没有一个顾客,几个员工挤在柜台 前,玩着手机游戏。除了老娘舅、奶茶店、可莎蜜儿等几家快速食品店,还有顾客驻足,其他一些店铺几乎都在“放空”。钱报记者观察到,不少商铺已经下架商 品,打起了清仓打折的标签。
在走访后,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整个地铁商业街一共有34个商铺(原先入驻21家商家和一家银行),目前只有17家还在营业,其中还有4家明后天陆续撤离。和开街时相比,只有9个老商家还在坚守。算了算,原来的商家几乎跑了一半。
原来主打创意品牌的跑马场的店员直言:过几天就撤了,店内的客流量实在有点寒碜。
梦琪私衣坊的店员则掰着指头算了笔账:“我们这每天就六七百元的营业额,一个月也就2万多,但是店租一年要26万,一年下来正好抵清。至于水电、人工、商品成本我们老板全亏了,大概亏了15万左右。实在是做不下去了。这月我们也要撤了。”
我们在现场询问后得知,本月要离开地铁商业街的还包括中国银行,甚至连ATM机也将全部撤出。
短租加集市
地铁想给“冷宫”加温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商铺根据商铺大小承租价不同,但以一间10多平米大小的店铺为例,年租金价差不多是26万—28万。
选择退出的商家告诉记者,大多数合同都是三年一签,但是由于生意惨淡,找地铁协商了好几次。“我们也谈过,希望他们降低租金,但是他们不愿意。这样亏下去不是办法,所以只好协商,提前终止合同。”
地铁管理方对如此惨淡的经营现状有没有应对呢?现场的地铁管理方并没有给出答案。
但是商家告诉记者,目前,地铁方给出一种新型合作模式:短租,5000元一个月,做长做短随便商家,一个月也可以。目前已经有一家小吃店以短租形式进驻地铁商业街。
“每月租金5000元,短租的价格还可以,但是不知道能租多久,现在具体的方案还没谈好。先做着呗,万一长租,要涨价,我们也吃不消的。”这家小吃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遇冷之后,地铁方还想到了“放低身段”的做法:在原来100来米长的通道上搞了一个地铁集市——手机贴膜、卖包包、卖雨伞、卖葡萄的诸多小摊开始在通道里做起了生意(月租2100元,但有营业时间限制),被市民戏称为“第二个吴山夜市”。
但是这两种应对措施效果如何?地铁商业街的商家直言:“(引进地摊)对生意倒没影响,但这根本解决不了关键问题,只会越弄越乱。”
专家把脉:
最初的商业规划没到位
见微知著,其实在现代城市的商业考量中,地铁商业的繁荣程度,侧面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消费跟经济水平。
除了凤起路站的商业街外,杭州目前还有文泽路站和临平站也在进行商铺招商,但凤起路站商业街遇冷的现状会不会对招商产生影响?地铁方面又会不会对未来的商业规划进行微调?
昨天记者从侧面了解到,针对此状况,地铁官方也在想办法应对,但究竟如何应对、效果如何还未最终公布。
天时和地利都有,为何火不起来?“不方便啊。再说商业街的店铺也没什么特色,实在没什么好逛的。”说起这个话题,经常坐地铁的王小姐很干脆地给出了两个理由,“我从站厅出来后,不需要从商业街那3个出入口出来,所以不经过那里,自然也不会去逛了。”
昨天,钱报记者也就此跟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叶航进行了探讨。
叶教授觉得,杭州地铁商业街,时间还短。像当初的南宋御街也是经历了3年的冷淡期。地铁商业模式的发展会有一个时间期。但是叶航教授也认为,杭州地铁在一开始的商业规划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凤 起路商业街南边离龙翔桥其实还有一段距离,离北面武林商圈也有一段距离,并没有无缝对接。乘客逛了地铁商业街,还要穿马路,走上很远一段路,才能对接其他 商业街,这是个问题。还有即使1、2号线开通后,乘客换乘地铁,也不是必须经过这条商业街。”在叶航看来,可选择性通过的方位设置和不算清晰的招商定位, 造成了目前地铁商业街客流量不大——原本很好的地理优势,却成了“灯下黑”。
叶航说,这些短租和地摊形式,有些只顾眼前,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要解决出路,就要好好想想地铁商业街产品结构,比如符合地铁快速的特点,体现出快速产品,这需要在招商的时候做引导,也需要管理方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去营造经营氛围。”
别人家的商业街:
商铺大多做快餐
虽然国内地铁地下商业街也并非全部盈利,但红火的确实不少,比如上海的人民广场迪美购物中心商业街、南京的新街口地铁商业街,都是“地铁一响,黄金万两”的节奏。
近期,钱报记者也专门赴南京考察了南京地铁商业街。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站,位于中山东路和中山南路交叉口。简单地说,南京市中心最繁华地段都在这一站边上,几乎每一个出入口都可以无缝连接到地面商业中心。
南京地铁商业街比较成功的因素有两个:
1、周边商业环境比较好,带动客流量大。市民要去逛新街口,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乘坐地铁到新街口站,通过地下商业街,然后从各个出入口到达地面商业中心。也就是说,你要想逛逛新街口,地铁商业街是你必经之道,同样,逛完地面商场,你要回去坐地铁,还是要经过地铁商业街。
2、商业模式,体现一个快字。因为新街口站上方都是大型的商业中心,新街口站的地铁商业街,从产业上来分析,主要体现一个快字,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快餐式的。
80多家地铁商铺,餐饮店有30家,从德基出口到大洋入口的地铁通道内,有11家奶茶店和2家麦当劳甜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