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元年,从新奇归于习惯 6年后5条线路通车,杭州地铁初步成网
去年这个时候,满城都是新奇、期盼或者狐疑的心情,因为杭州的地铁真的要通了。虽然只是一条线路,依然降低不了人们对地铁的关注度。
今年此时,人们对于地铁的关注,已经从热热闹闹的恋爱期,转入了柴米油盐的过日子的节奏。正是因为这份平淡,才说明地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乘着它去看西湖,乘着它去上班,乘着它回家……
数据胜于雄辩:截至今年11月20日,地铁1号线已经累计运送乘客约8483万人次,列车平均准点率为99.86%,累计发车13万余列次。
在地铁1号线正常运行的同时,地铁建设二期规划获批,地铁2号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驶往春天的地铁上,杭州的立体公共交通正在日益完善之中。
运营
客流量稳步提升
公交、地铁,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这是杭州公共交通的五大主力军。长久以来,公交是其中的客流量最大的,去年11月24日,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之后,地铁的客流量日益增多,一个个纪录被打破。
2012年11月24日开通那天,全线进站客流共计97361人次,30个站点258台自动售票机累计发售地铁单程票7万余张,其中首张地铁单程票于下午1点由定安路站售出。
2012年11月26日,地铁试运营后首个早高峰,地铁客流量为12.7万人次,其中早晚高峰各加开了5个班次,早上7点到9点3.8万人次,4点到6点2.2万人。早高峰行车间隔最快达到3至4分钟一班。
今年5月1日,杭州地铁1号线客流再创新高,客流达到44.4万人次。龙翔桥站4.5万、城站站3.9万,客运中心站3.8万位居客流前三。湘湖站、武林广场站、文泽路站客流亦超2.5万。
9月19日,中秋节,刚刚创下的客流纪录被打破,全线进站客流51.2万人次,其中,龙翔桥、火车东站、文泽路三站客流位居前三。龙翔桥出站前往西湖与延安路方向的客流突破7万人次。
10月1日,国庆当天,客流大军再次挤爆地铁,中秋节当天的客流纪录被轻松突破,当晚10点,客流量就超过了660万人次,最终客流达61.06万人次。
从当初的日客流量10万人次不到,到现在每天二三十万人次的客流量,短短一年,地铁以绿色、准时、便捷等优势,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每一次记录的突破,都代表着市民认可度的提高。
4次延长运营时间
公交拥堵,出租车难打,对于早晚高峰出行的市民来说,地铁的方便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对于一些喜欢夜生活的人来说,地铁结束的时间未免也太早了。
去年11月刚通车时,地铁末班车起点站发车时间为晚上8点半。不仅如此,从临平到主城区还需要到客运中心站换乘,火车东站站因为东站还在建设,也没有同期开通。
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地铁相对其他交通方式的优势被打了折扣。
为此,杭州地铁在不断提高自身软硬件的基础上,针对乘客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改善,改变最大的,当属运营时间的调整。
一年来,杭州地铁已经4次延长运营时间,末班车时间已经从最早的晚上8点半,已经改到了现在的晚上10点。
今年6月1日起,杭州地铁1号线末班车起点站发车时间从现在的20:30延迟到21:00。另外,6月1日起,从临平坐地铁到主城区,不用再到客运中心 站换乘,一路直达即可。这是杭州地铁1号线试运营半年后,迎来的首次运营模式大改变,由原先的”大小交路”转变为”两条大交路”模式运行,实现湘湖站-文 泽路站和湘湖站-临平站的直达。在调整运营时间的同时,6月15日,杭州地铁发车间隔正式从原来的9分30秒调整为4分45秒一趟车,乘客需要等待的时间 变短了。
1个月后,杭州地铁1号线火车东站站开通,6月30日起地铁全天运营时间延长至15小时,末班车起点站始发时间延迟至21点30分。
再1个月后,地铁末班车再次延时。在东站枢纽开通后,绝大部分旅客都在东站到达,为进一步便利市民夜间出行,且加强东站晚间疏散乘客的需要,杭州地铁1号线8月1日起将再次延长运营时间至15.5小时,末班车起点站始发时间延迟至晚上10点。
11月1日起,杭州地铁1号线在周末时段延长服务时间,即每周五、六、日三天末班车发车时间延迟至22:30,全线运营时长也将由平常的17.5小时增 至18小时。对于习惯在周末晚上出来活动以及在晚上乘高铁到东站的乘客来说,末班车发车时间的延迟,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每一次变化的背后,是杭州地铁众多工作人员在技术上的攻关、服务上的提升,而本着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的原则,目前,市地铁集团、杭港地铁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制定运营方案,力争在2014年年初实现每天的末班车都延迟至22:30发车。
服务
公共交通格局发生变化
这一年,地铁给杭州带来什么?
最直观的感受,当然是交通上的便利,准点到达的列车,省去了不少的烦心事,而地铁运营时间的调整,使得喜欢晚上出去活动的市民,以及乘坐晚班高铁到杭州的游客,也能享受到地铁的便利。
地铁带给杭州的,远不止这些。
地铁使得杭州公共交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在地铁开通初期,因为地铁分流的原因,公交车的客流量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在今年发生了变化,在公交客流量超过往 年的情况下,地铁客流量却仍然在节节攀升之中,这充分说明,更多的人选择了公共交通出行。无论对于杭城治堵,还是空气质量治理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同事杨先生家住湘湖,在市中心上班的他,以前每天都是开车上班的,在地铁开通之后,他放弃了开车。从湘湖到市区,早高峰要过三桥或四桥,对于司机来说简直是个折磨,但乘坐地铁,最多只是比平时挤一点。
在地铁开通一个月时,本报曾作过一个调查,在地铁开通之前,通常在7点之前,三桥和四桥就开始出现大流量,有时不到7点就堵上了,高峰期到8点半结束是 很正常的,遇上阴雨天,拖到9点多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而地铁开通之后,不到7点20分,桥面基本没有什么车流量,四桥二层也不会出现拥堵现象。整个过江 最拥堵的时段推迟到7点半,一直持续到8点20分左右回落。也就是说,高峰期由原先的7∶00-8∶30,已经变为7:30-8∶20。与四桥相比,三桥 的情况更好。
地铁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骑车或开车到地铁站,再换乘地铁出门,这样的出行方式越来越流行。而随着地铁上盖物业的逐步 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进一步发生改变,出了地铁,就是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地铁商业。商业和出行的无缝对接,带来的不仅是人流的密集,还有一个区域商业业态 的发展。
今年8月,凤起路站商业街开街营业,每天的营业时间与地铁运营时间同步,代表着杭州地铁商业的起步,接下来,九堡客运中心站、打铁关站等等,都将兴起依托地铁的商业氛围,这种氛围,随着地铁线网越来越完善,也会越来越浓厚。
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乘客赞誉
任何一样事物的出现,不可能从开始就尽善尽美,地铁也是如此。
值得称赞的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杭州地铁选择了自身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软件上,也体现在硬件上。
只要你走到杭州任何一个地铁站,都能看到那身蓝白色的制服,他们的工作不见阳光,但他们的热心,换来的是每位乘客的舒心。在地铁站里突然疼痛的少女,他 们递过去热水,无法上下楼坐轮椅的老人,他们帮忙抬过台阶,落在站里的失物,他们负责保存,更别提对待每个问题的认真细致了。
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众多乘客的赞誉。
硬件设施上也是如此,在地铁列车和站台之间,有一个大约5厘米的落差,如果是残疾人坐轮椅上车的话,会很不方便。为此,杭州地铁从澳洲进口了一批踏板,每个站点配备1-2个,不固定安装,如果坐轮椅的,可以找乘务人员使用踏板。
为了让乘客出站后方向更为明确,不在地铁站里迷路,今年11月,地铁1号线31个站点的导向标识全部进行了“升级”。新的导向标识包含了站外400米范 围内所有公交站点信息,而各站厅层出入口也增加了公交车站标识。除此之外,地铁1号线还在武林广场站试点,在站厅层增加周边重点建筑物临时标识,如果乘客 反应效果好,将会在客流量大的重点站点,如火车东站站、城站站、龙翔桥站、客运中心站等站点做相应改进。
应急
冰雪、暴雨天正常运营
一场暴雨,一场大雪,都可能使城市交通面临严峻考验。
在这一年里,暴雨和大雪,杭州地铁都遇上了,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地铁充分体现了其天生的优势。
去年底今年初,杭州连续降雪,温度很低,路上车辆只能缓慢地行驶,但地铁却依然畅通,地铁的地面铁轨和空中缆线的地铁高架站线,都安装了应急预热系统。这是一种遭遇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才紧急启动的系统。而这种天气里,只要地点合适,地铁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佳选择。
而为了缓解雨雪冰冻天气给杭州交通带来的影响,那几天降雪天,高峰时段杭州地铁1号线列车将按4.5分钟一班(原为10分钟一班)的行车间隔进行加密, 末端站(湘湖站、文泽路站、临平站)班车发车时间由原计划晚间8:30延迟至10:30(其他站点也相应延迟2小时)。
说到降雨,大家印象最深的,当属今年国庆假期的那场暴雨,到处都是积水,路面交通接近瘫痪。为此,地铁特地调整了运营时间,将更多的人安全地运送到离家最近的地铁站。
提高突发应急水平
信号灯故障,接触网停电,列车停在江底,地铁站漏水,纳凉族占领地铁站,杭州地铁这一年,在一件件突发事件中,不断提高着突发事件的应急水平。
从开始的不愿意面对公众,到主动向社会公开,以及官方微博的良好互动,杭州地铁的良好形象,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形成。
今年夏天,天气酷热,当地铁乔司站周边百姓遭遇停电时,由于附近没有大型的纳凉场所,众多百姓涌入地铁站,占领了地铁大厅。
地铁是一种交通工具,纳凉族的存在,当然会影响公共交通的安全。但是,在发现硬性要求离开无效之后,杭州地铁采取了更为柔和的应对方式。他们派出更多的 人手,不是为了驱赶纳凉族,而是为了维持他们的秩序,不要在地铁站内有追逐、打牌等行为,同时现场拉出一条乘客进出的快速通道,保证正常的通行秩序。
在今年的公述民评中,面对公众的质疑声,杭州地铁负责人将漏水、标志不清、公交接驳等问题一一摆到了台面上,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公开的态度,才赢得了现场市民代表的满意,而且,在活动结束,针对民评代表提出的问题,杭州地铁进行了逐一解释和改善。
针对地铁“趴窝”钱塘江底事件,今年春运前,杭州地铁还计划开展一次“半盲式”实战演练,在大部分乘客、工作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地铁突发故障,看看地铁、公交等部门的协调能力以及响应速度,根据应急演练的情况,对地铁应急预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远景
2号线东南段开通在即
4条线路2019年建成
从滨江道下沙、临平的地铁1号线,承担起越来越繁重的城市客运任务,与此同时,人们也对未来的杭州地铁有了更多的期盼,期盼地铁能快点成网,期盼地铁能建到家门口。
截至目前,2号线西北段所有11座车站的站位均已稳定,车站和区间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施工招标。其中庆春广场站已完成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庆菱路站正在进 行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建国北路站、中河北路站、凤起路站、下宁桥站、学院路站、古翠路站、丰潭路站等7座车站正在进行管线迁改前期工作,沈塘桥站11月1 日开始管线迁改施工,武林门站正在开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地铁2号线东南段已实现了全线洞通轨通,将于今年11月电通,明年6月底可通 车,1100多名新员工也已经到位,正在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2号线西北段争取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此外,地铁二期建设项目已经 获批,总长106公里的地铁线路也将在2019年前陆续建成。
地铁二期建设规划共包括4条线路,分别为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和 6号线一期,以上4个项目线路总长度106.6公里,在2019年底前全部建成。根据批复要求,杭州地铁2号线二期和4号线一期,于2017年底建成通 车;5号线一期和6号线一期,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
届时,杭州将建成1、2、4、5、6共5条线路,总长190公里,有至少20个换乘站,初步形成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