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地铁网 > 新闻 > 文章正文

不妨在西湖下挖个通道,解决杭州交通问题

admin 发表于 2013-11-17 09:25 | 阅读 2,131
 

工程院院士、隧道专家王梦恕作客科学会客厅,讲述“地下工作”经

不妨在西湖下挖个通道,解决杭州交通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老先生,近日做客省科协、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省科技馆承办的活动科学会客厅。

1965年,王院士就参与了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工程――北京地铁一线的隧道工程设计。四十多年来,见证了我国地下隧道发展的整个历程。

今年7月,从山东烟台到辽宁大连的海底隧道进入准备阶段,王院士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即烟大海底隧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组长。在此之前,他参与指导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等项目,都已经成功贯通运行。

王院士今年75岁,精神矍铄,现场讲演语句犀利,直指很多敏感问题。

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已经到来

记者:有工程师曾断言,19世纪是桥梁世纪,20世纪是高层世纪,21世纪就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世纪,您是怎么看的?

王梦恕:我很赞成。

现在在长江上,有将近100多座桥梁。但无论从强度、稳定性、钢度来说,没有一座桥梁,超过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质量。

我常常说,我们现在干工程要给后代留下遗产,而不是遗憾,甚至是灾难。

21世纪,是地下开发的世纪。首先,现在世界人口是70亿。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将近80多年才增加10个亿;现在10年增加10个亿。估计到2040年,地球上就有100亿人口。

地球就那么大,我们想找第二个地球暂时也找不到。“上天”——去天外再找颗地球,把人类弄过去,无论从花费还是生存来讲,目前都不太现实。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入地”——往地底下找空间、找资源。

再看中国的资源。目前我国有13.7亿人口,而我们的能源就那么多——煤将近40亿吨,这样的烧法,过40年就没有了。而目前,用煤发电的量占到我国总发电量的80%。将来没有煤了,怎么办?

油的问题也很严峻。我们要把自己的油省下来留给后代,现在我国60%的用油都靠进口。

再一个问题是土地,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不到一亩,还有1/3的土地在沙漠化。

水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很紧张。以前调水,大都从地面走,这是个错误,水输送蒸发不说,还有污染的风险。所以现在整个水的调配供应,都是地下。地下空间开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杭州就可以搞地下空间开发,尤其是西湖,那么大的面积底下,完全可以搞点大家夏天乘凉的场所;另外,湖下可以挖水下通道,一并解决杭州的交通堵塞问题。

杭州造地铁

不妨分条施工

记者:说起杭州交通,每天堵车堵得我们都麻木了。不过现在地铁一号线开通,以及将来其他几条线路的建设,让我们有信心,地铁会改善杭州的交通状况。但是坊间一直有说法,讲杭州的地质环境相当复杂,对于修建地铁来说,特别困难。是不是这样?

王梦恕:理想的城市规划,应该是地铁承担市民所有客运量的70%;地面要启用电车,因为电车的消耗量非常少,资源消耗是公共汽车的20%,节省下来的钱,可用到老百姓的其他需求上;空中,要建立4.5米以上的单轨电车,保证一小时运送1万人。

这样,地下、地面、空中,三个维度同时运输,高效节能地解决交通困境。

杭州的地质情况我非常清楚,我们曾经做了很多工程,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它的情况,甚至比深圳、上海都要容易。要更快地解决城市拥堵问 题,杭州地铁可以改变一下目前分段施工的方式,不妨分条施工,一条线交给一个企业,资金由企业来筹集,建成运营后政府再将资金拨给企业。

海底隧道工程

我国仍处起步阶段

记者:海底隧道的建造风险是不是特别大?

王梦恕:海底隧道工程属高风险项目。目前,日本、挪威建成的海底隧道较多,技术较成熟,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国家眼下正在规划待建的海底隧道项目有17个,除了大连到烟台的渤海湾跨海隧道,还包括上海到宁波的杭州海湾隧道工程,连接香港、澳门与广州、深圳和珠海的伶仃洋跨海工程,连接广东和海南两省的琼州海峡的跨海工程,连接福建和台湾的台湾海峡跨海工程等。

在隧道施工中,如果隧道两头打偏了就会出状况——业内通俗的说法叫“穿袖子”。但目前已经顺利贯通的胶州湾海底隧道,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胶州湾海底隧道采取两端对挖的方式进行,但实现贯通时误差非常小,两端中线的误差为24毫米,两端高度的误差仅18毫米,如此小的误差相对于如此大的 工程来说,非常难能可贵。这是因为施工方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出现空洞、漏筋、脱皮、表面坑洼不平等不良现象。而GPS定位、全站仪、经纬仪和 红外测距仪等新技术的应用,则从根本上保证了隧道不“跑偏”。

关键字:

我要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