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杭州地铁到站停稳后离开门还有七八秒的时间?
朱苗苗专心开车
当你坐上地铁,是谁带着你一路在黑乎乎的隧道里跑,穿越整座城市?地铁司机,这些杭城地下的领路者,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因为地铁时代的到来,让人关注和好奇。
昨天,朱苗苗就在我们的好奇心下,从几乎封闭的地铁驾驶室中走出来,站到了摄影镜头下。
杭州地铁共有200多位司机,其中4位女司机,苗苗是其中之一。
出乎我的意料,苗苗很年轻,才23岁,弯弯翘翘的睫毛下,一双活泼含笑的眼睛。这么甜美的女孩子,怎么就心甘情愿和地铁、轨道打交道?
她说,当初选兰州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就因为听人说,容易就业。大学期间,果然好多地铁城市来招生,她都不去,一心一意想到杭州来,因为杭州是“天堂”,她一个北方人(家乡在甘肃天水),想做一回西子姑娘。
就这样,去年,当杭州地铁集团去学校招生时,她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最终在100多号人中脱颖而出,和其他20多位同学,拖着行李箱来到了杭州。
开地铁时最怕犯困
“一开始来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会做一些检修工作,想不到后来通知我做司机,我自己都惊讶了一把。但家里人很支持,我小姨说,开地铁多威风啊,而且学点实在的技术,别人偷都偷不走。”
话虽如此,但真让她摸车的时候,苗苗心里还是有点犯怵的,这么大一个家伙,承载着2000多人的生命,今后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使命大、责任重、压力高。
苗苗说,练了多少趟车自己都不记得了,开地铁其实说难也不难,最关键的是要时刻保持警醒,毕竟在深邃的隧道内开车,环境比较单调,容易犯困疲劳,这时最重要的就是“手指口呼”,即用手势(食指和中指并拢,其他手指握成拳)和口呼的形式,来提醒自己保持警醒。
“手指口呼”的内容,包括前方信号灯的情况,信号好,就叫出来“信号好”,如果前方有情况,也要喊出来,快到下一个站点了,那就要根据轨道旁的距离标识,喊出具体的距离,譬如“200米”、“100米”等。
杭州地铁1号线驾驶室里,一般都配备2名驾驶员,开车的人要“手指口呼”,身边站着的人也要“手指口呼”。
车速始终保持在68公里/小时
昨天15:00,朱苗苗和搭档来到客运中心站,准备与同事换班。
刚还和我们说说笑笑的苗苗,一进到司机站台,立刻收起笑容,小声和搭档讨论上车后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的步骤规范。
等她所接的车停稳,双方交接班,苗苗开始工作,“关屏蔽门”、“关车门”、“无夹人夹物”、“信号有了”……她和搭档在完成一系列“手指口呼”后,确定乘客都已安全上车,这才走进驾驶室,准备开车。
驾驶室2平方米左右,2名驾驶员进去,就没有多大空间再站其他人了。经杭港公司调度室同意,我们的一位同行摄影记者进到了里面,站到2位驾驶员后面,但要求不许说话,不许发出声音,不许干扰司机行车。
“我站在苗苗身后,看着指示标不断倒退,车速不断加快,似乎和在地面上开汽车的感觉有些相似,但这里没有穿梭的车流、没有来往的人群、也没有闪烁的霓虹灯,只有单调的隧道和隧道壁上的距离指示牌……”
同行下车后,第一句话就是“太佩服苗苗这个小姑娘了”,车子开得稳,车速始终保持在时速68公里左右。
地铁为什么到现在还需要人工开门?
说起手下这位得力女将,一车队队长邓文就笑开了:“真不错,她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工作责任感,和男孩子相比一点不逊色。”
“嘿嘿,队长夸奖了,其实我在方向感上和师兄们比还是有点距离的,譬如开地铁有一个重要技术就是对标,把车门和屏蔽门的中轴线对准,如果超过50厘米,就会打不开。有的男孩子练一把就对牢了,我要练好几把。”
苗苗说,为了练这个对标,她不知练了多少回,现在基本能对牢,并保持车子稳稳停下。
说说简单,但我在采访其他一些司机时,知道这个对标真的很难。以前在空车试运行时,大家都练习惯了,大部分司机都能把屏蔽门和车门对得很准,但后来载客试运营后,车子重量增加了,惯性也就增加了,刚开始有些司机开车时,手感掌握得不好,停好车后,发现车门对得不准,只好再挪移,这也导致有些乘客抱怨。
说到这里,顺带再说个事。
杭州地铁1号线列车到目前为止,还是人工开车门的。其实系统设置了全自动开门功能,但目前信号系统还没成熟,就相当于新车上路,还在一个磨合期,需要磨合一段时间后,功能才能升级,达到全自动开门的级别。
今后,全自动开门后,屏蔽门和车门之间的误差就小了,可以缩小到30厘米以内。
昨天,我在采访过程中,也弄明白了一桩事情。
乘地铁时,有人反映列车到站停下后,到开门还有七八秒的时间;还有,车门关上后,到车子开动,也还有个15秒左右的停顿。这两个“空当”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是司机在这两个“空当”内,正在下车开门和上车前确定列车安全呢。(注:司机下车开门包括两个动作,先到驾驶室门旁边,按开车门的按钮;然后走出去,按开屏蔽门的按钮。)
当地铁司机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昨天采访结束,我问了苗苗。
“沉重冷静,遇事不能慌,始终把乘客安全放在首位。”苗苗想了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