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地铁网 > 各地地铁 > 文章正文

上海轨道交通路网总里程突破400公里 10号线4月10日提前开通试运营

admin 发表于 2010-04-11 10:58 | 阅读 3,440
 

(通讯员 冯 昊 照片 秦义强 摄)4月10日,历时4年时间建设的轨道交通10号线将投入试运营,运营区段为新江湾城站—航中路站(上海动物园站至虹桥火车站站暂不开通)。从1995年4月10日全长16公里的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以来,短短15年间,特别是近5年来,上海轨道交通路网迅速扩容至11条运营线路。这意味着到世博会召开前,上海轨道交通路网将拥有11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约420公里,车站数282座。

提前开通试运营 仍需进一步磨合调试 乘客出行请留出时间余量

由于10号线提前开通投入试运营,信号系统和后续投用列车还需进一步调试,各设备系统尚需进一步磨合,试运营初期暂不覆盖早晚高峰,运营时段为9:00—16:00。地铁运营方将加快各项调试工作进度,并根据试运营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客运组织方案,乘客出行请留出时间余量以免延误行程。

全程三分之二位于市中心区域、四大繁华商业街及多条交通要道,十余次穿越10条高架道路、隧道、地铁,施工难度高、风险点多

10号线全线为地下车站,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车站和区段位于豫园老城厢、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五角场、图书馆、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城等市区文化、商业中心及交通要道,沿途十几次穿越外环线、中环线、内环线、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1、2、7号线隧道及复兴路、四平路下立交等10条道路、高架和隧道,地下环境复杂,建设场地狭小,施工难度大,风险点多。

参建单位各专业、各工序“同一时间抢空间,同一空间抢时间”,土建、机电、装饰装修和设备调试交叉施工,建设者克服了新技术新系统应用多、施工车站多、盾构施工穿越市中心多、环境控制要求高等难点,并妥善处理好高温、冰冻、雨季、混凝土供应时段有限、市区材料运输困难和市区大量施工人员吃住难等重重困难,夜以继日,有序推进工程进度。

复杂地层攻克多个风险点,历时一年艰难穿越四平路沙泾港桥

海伦路站~邮电新村站区间隧道需穿越城市交通主干道四平路上的沙泾港桥桩基,桥梁两侧建筑林立、管线众多,无法按常规施工法拆除老桥拔除桩基,另建新桥确保四平路畅通和盾构穿越,且四平路作为主干道路无法封闭施工。建设者组织科技攻关,采用了桥梁桩基托换、区间盾构直接切削桥桩的施工工艺,多次攻克风险点,历时一年时间艰难施工,盾构成功穿越桥梁桩基。经检测,桥梁及盾构均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

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浮置板道床减震降噪,优化方案缩短整体建设工期3~4个月。10号线横穿城市腹地及繁华地段,在部分路段采用了隔振效果较好的浮置板道床,有效控制振动噪声。但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工序,传统散铺法浮置板施工进度约为6~10米/天,无法满足进度要求。建设者设法研究工艺改进,将施工进度提高到平均50米/天,突破了浮置板轨道应用及施工领域的瓶颈,达到目前国内外浮置板施工的先进水平,缩短工期3~4个月,确保了整体项目的建设工期。

首次应用三开道岔技术,减少施工对环境影响。首次在上海轨道领域使用对称三开道岔技术,铺设于宋园路站、新天地站、四川北路站存车线,可有效减少地下车站土建规模,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下空间充分利用 车站与周边地块同步相结合

车站与周边地块地下空间相结合,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达到空间利用的双赢效果。

江湾体育场站通过构建地下步行系统,改善地面人行交通环境,使城市空间功能复合化、多样化,促进了五角场地区的经济发展;豫园站南端设地下大通道,连通了周边主要的商业设施,成为豫园地区城市地下空间的核心;上海图书馆站利用车站建设将与上海图书馆之间的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完善上海图书馆功能设施,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社会效益明显。

【运营提醒】

车辆调试项目多 难度高 试运营将进一步磨合

由于10号线提前开通试运营,信号系统和后续投用列车还在进一步紧张调试,可能出现晚点等无法预计的情况,赶时间的乘客请提前出行或选择其他路线作为备用,以免耽误行程。

陕西南路站、四平路站换乘注意事项

陕西南路站暂为虚拟换乘。陕西南路站是1、10、12号线的三线换乘枢纽。在12号线未建成前,10号线与1号线之间将采用虚拟换乘方式。换乘乘客需留意车站导向标志及张贴的换乘路线示意图。

四平路站出站、换乘分为两条路线,乘客需辨明导向标志。10号线四平路站为侧式站台,与8号线四平路岛式站台呈十字换乘,车站的出站与换乘的走向路径不相同,乘客下车后不要急于上到站厅层,而应根据出行需要,依据导向标志选择正确路径。

为确保乘客尽快熟悉出站及换乘方式,车站将在关键位置增设引导标志,试运营初期将加派工作人员进行引导,乘客若有不明可寻求车站工作人员帮助。10号线试运营后,还将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做出进一步调整。

世博会前投运27个车站,其中6个为换乘站,暂不接通虹桥枢纽

世博会前,10号线将开通试运营新江湾城站—航中路站(约29.6公里),共27站。暂不接通虹桥枢纽(上海动物园站、虹桥1号航站楼站、虹桥2号航站楼站及虹桥火车站站4座车站暂不开通)。

试运营暂不覆盖早晚高峰,全日开行单一交路,单程运行约1小时,全天行车间隔约8分钟,换乘需注意首末班车时刻表。

试运营期间运营时间为9:00~16:00,全日开行单一交路(新江湾城站—航中路站),单程运营时间约1小时,全天行车间隔约8分钟。(各车站首末班车时刻表详见附件

10号线载客运营时间内,乘客需留意相关换乘车站的首末班车时刻表,以免延误行程。

车站装修凸现“都会旋律”主题 5个标志站、7个重点站配以艺术品或特殊装饰

10号线在装修风格上呈现“都会旋律”的主题,在空间意境上突出怀旧、时尚的气息。全线车站分为标准站、标志站、重点站三个等级:

标准站简约而细致,体现本线区别其他线路的特色;

标志站将周边特点融入其中,运用立体互动的装饰手法,形成整条线路的亮点,反映上海城市生活场景性;(虹桥2号航站楼站站、上海动物园站、新天地站、豫园站、江湾体育场站)

重点站文化特色韵味浓厚,承载线路文化氛围。(宋园路站、交通大学站、上海图书馆站、南京东路站、海伦路站、同济大学站、新江湾城站)

标志站、重点站的站点配置了大型艺术品或特殊装饰。其中交通大学站、上海图书馆站、豫园站、南京东路站、海伦路站、同济大学站和江湾体育场站均设置有大型艺术品,让城市精神、文化和艺术以一种更积极的状态介入城市交通。

部分站点介绍:

江湾体育场站(标志站):首次在地铁车站采用一组LED屏作为艺术表现媒介,通过多种变化,呈现出动感、变化与活力。

同济大学站(重点站):将同济大学历代传承的“同舟共济”精神与文化,艺术形式以“色彩”为元素,具有的韵律美组合成建筑形态,喻义着共进。

海伦路站(重点站):通过浮雕壁画,展现影响深远的文化名人,让车站成为城市文化的聚集地。

南京东路站(标志站): 通过主题艺术墙营造出南京路步行街商圈的原创性环境特色。画幅采用印象画派风格,用蒙太奇手法展示出繁华缤纷的“中华第一街”。

豫园站(标志站):将老上海人的工作、生活场景与现代休闲和谐生活场景罗列展示。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角度,展现本土文化在生活中的投影。

上海图书馆站(重点站):立体造型艺术墙通过从古到今中国汉字的演化及上海图书馆馆藏经典图书等影本资料表达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和谐文化。

交通大学站(重点站):通过立体浮雕壁画,反映出交大百年的历史进程。

[相关连接]

线路简介:

轨道交通10号线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中的一条重要骨干线路,线路连接了城市东北地区、中心城核心区、城市西南地区,全长约36公里,途经闵行、长宁、徐汇、卢湾、黄浦、闸北、虹口、杨浦8个行政区,沿线经过豫园老城厢、文庙、一大会址、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图书馆、宋庆龄故居、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城市文化及商业中心、著名史迹和景点,被市民称为“黄金线路”。线路共设31个车站,主线为新江湾城站至虹桥火车站站,支线为龙柏新村至航中路站(上海动物园站至虹桥火车站站暂不开通)。

车站名称:

新江湾城站、殷高东路站、三门路站、江湾体育场站、五角场站、国权路站、同济大学站、四平路站(换乘8号线)、邮电新村站、海伦路站(换乘4号线)、四川北路站、天潼路站(换乘建设中12号线)、南京东路站(换乘2号线)、豫园站、老西门站(换乘8号线)、新天地站(换乘建设中13号线)、陕西南路站(换乘1号线和建设中12号线)、上海图书馆站、交通大学站(换乘建设中11号线北段二期)、虹桥路站(换乘3、4号线)、宋园路站、伊犁路站、水城路站、龙溪路站、龙柏新村站(支线车站)、紫藤路站(支线车站)、航中路站(支线车站)以及上海动物园站(暂不开通)、虹桥1号航站楼站(暂不开通)、虹桥2号线航站楼站(暂不开通,可换乘2号线)、虹桥火车站站(暂不开通)

轨道交通10号线首末班车时刻表

关键字:

我要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