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双铁时代来临:出则繁华,居则舒适,入则宁静
五千年以来,她一直是优良的 栖息地,一直没有改变过。五千年的安居乐业,这个安居乐业从未动摇过,自然环境没有动摇过,青山绿水没有动摇过,居住方式没有动摇过,人文生态没有动摇 过。这一带就是过日子的好地方,这里以后还会继续好下去。
——余秋雨
“洞天兼福地,名胜古余杭。”早在古时,人们就已经在赞叹余杭的山水人居环境。而今人则以“出则繁华,居则舒适,入则宁静”来形容新时代的余 杭。随着沪杭高铁和 杭州地铁1号线的建成,白天你可以在半小时之内抵达上海、杭州,领略两座国际都市的繁华与时尚;傍晚你又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回到余杭,享受一座生态小城的宁 静和清新。
出则繁华篇
“高铁+地铁”引领余杭新时代
1909年沪杭铁路的建成,造就了余杭一个世纪的繁茂;而即将于今年10月通车的沪杭高铁和2011年通车的杭州地铁1号线,势必引领余杭下 一个百年荣华。随着沪杭高铁、杭州地铁1号线等重大交通项目的竣工通车,余杭将跨入“双铁时代”,真正成为长三角南翼城市融入大上海的门户和桥头堡。
便捷的现代交通网络,将拉近余杭与杭州主城的心理距离和时空距离,实现“同城效应”,也必将打破与上海地域空间上的旧有桎梏。半小时内,你可 以从余杭乘坐地铁进入杭州主城,也可以乘坐沪杭高铁抵达上海。
而至2011年底,沪杭、宁杭、沪宁高铁陆续建成后,以余杭为中间点的一系列纵横交错的高铁,将给余杭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处于杭州—上海都市 经济圈中间的余杭再次迎来历史性的腾飞。
余杭地处长三角南翼城市前沿地带,是连接上海和杭州主城区的重要门户。沪杭高铁的开通,还有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余杭带来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借助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余杭将力争把自己打造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融入沪、杭“30分钟都市生活圈”
总投资296.8亿元的沪杭高铁预计将于今年10月建成通车,该工程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由上海虹桥站引出,沿途规划设有松江、枫泾、嘉 善、嘉兴、桐乡、海宁、余杭南(临平站)、杭州东站等站点。
沪杭高铁开通后,杭州至上海的最快运行时间从现在的1个多小时缩短到38分钟,而余杭南(临平站)到达上海虹桥的时间将不超过30分钟,届时 余杭将跨入上海“30分钟都市生活圈”。沪杭高铁将使余杭真正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商务人士和白领阶层白天办公在上海,晚上下班后住余杭将不再是一个梦 想。
而计划于2011年底建成通车的杭州地铁1号线余杭段全长10.978公里,设置临平站、南苑站、余杭高铁站、临平南站(翁梅站)、乔司站、 乔司南站6个站点。杭州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后,余杭将与杭州实现“同城效应”,从地铁临平站到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广场仅需28分钟,到杭州西湖湖畔的湖滨站 仅需32分钟。
为实现沪杭高铁与杭州地铁1号线的零换乘,杭州地铁1号线余杭段翁梅站和南苑站之间将设一个地铁地下站点——临平沪杭高铁站(暂名)。临平沪 杭高铁站与沪杭高铁余杭南(临平站)之间仅56米远,乘客无须出站,只要沿通道和自动扶梯即可在两大轨道交通之间实现零换乘。
余杭南(临平站)也是沪杭高铁浙江段6个站点中惟一一个可以与地铁实现零换乘的站点。通过高铁和地铁的“无缝”连接,余杭快速融入大上海、大 杭州“30分钟都市经济圈”已经近在眼前。
“双铁”造新城:
“玉琮城”
沪杭高铁与杭州地铁1号线将在余杭南(临平站)实现“无缝”连接,这一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也给这个站点周边区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根 据规划,这里将营建一座“玉琮城”,创造“高铁+地铁+物业”的综合体。
“玉琮城”设计总用地面积约148公顷,规划功能分区形成高铁地铁换乘车站区域、核心滨水商业区、购物中心及专业市场服务区、办公商务区、创 意科学园区、住宅片区等6大有特色的主题空间。
建设风格贯彻TOD的规划策略(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形 成社区总体营造概念:周边设施齐全,环境宁静优雅;形成归属感:当人们回到这块领域,立即产生“如家”的感觉;营造活动中心:提供多元化的购物、娱乐和餐 饮设施;同时产生小岛效应:商业街带来强烈的凝聚性,既吸引外来游客,又为区内居民服务。
基于优越的轨道交通优势,通过对高铁、地铁站点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引导,“玉琮城”将形成一个“高铁+地铁商业圈”,成为一个集商业、办公、 居住、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展现余杭特色的门户区,并给余杭的跨越发展提供一个新支点。
居则舒适篇
古城临平:
现代化的城市布局
有1700多年城镇历史的临平是余杭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定位为综合性工业城、生态型居住新城。到目前为止,余杭已经形成了布局完整、结构 合理的三大人居板块。而以临平建成区为中心的临平板块包括了乔司、星桥、崇贤、塘栖,是余杭基础设施条件最好,配套最为完善的人居板块。
根据规划,临平未来将建成“四带、二环、多区联动、中心聚合、星座布局”的空间布局,实现整个城市的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四带”:形成南北向的沿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产业居住生态带、塘栖古镇运河山水居住旅游带、副城中心功能聚合带和运河二通道新产业集聚带;
“二环”:依托运河、运河二通道、内河杭申线等形成的外围水环以及依托丁山湖、超山、半山、临平山及区域水系形成的内部绿环,其中外围水环的 运河旅游休闲功能自杭州市区延伸至博陆;
“多区联动”:通过带状的功能组织,并结合与之交错的开敞空间,充分发挥整体的规模优势,同时构建生态友好的空间格局,整合梳理原各片区相互 割裂的功能联系,实现多区联动。
“中心聚合、星座布局”:结合道路交通组织(地面及地下),围绕临平山,在山南麓形成副城中心;在塘栖结合塘栖古镇和古运河、超山、丁山湖湿 地等要素,形成临平副城副中心。重要节点如乔司中心、开发区中心以及崇贤、星桥节点等以星座式布局,充分发挥各片区的区位优势和作用。
中央商务区
提升宜居品质
临平本是一个各方面配套非常成熟的板块,而临平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将会进一步提升板块的宜居性。
临平中央商务区是余杭史上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项目,位于余杭区临平城南部,包括地铁临平站周边的中央商务区块和大东安文化中心综合区块,总规 划用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中央商务区规划有大型购物广场、高档商务区、五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区等,计划在10年后基本建成。10年 后,中央商务区将成为临平最大的金融贸易、商务办公、会议展览、商业购物中心。
与临平中央商务区相呼应的是,今年10月份,沪杭高铁即将开通,临平将设余杭南(临平站),并实现与地铁1号线的零距离换乘。另外,地铁、绕 城高速、公交等交通方式,也都能直达中央商务区。
临平完善的生活配套和成熟的商业环境吸引了大量人群前来购房居住,临平的房地产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涌现出大批品牌企业,如浙江华鼎房地产开发 有限公司、杭州贝利金都置业有限公司、浙江东海房地产有限公司等。
临平房地产市场目前已形成城中、城南(南苑)、城北(余杭经济开发区)和星桥四大板块。城南区域主要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形成一个涵盖商业、商 务、居住及公共服务功能的集聚区,“君临天下城”、“绿城·临平桂花城”、“理想四维·康城国际”、“东海?水景城”等一个个品质楼盘矗立其中。
入则宁静篇
蓝天碧水,绿色清静
余杭身近繁华不失宁静,地处要津却无喧嚣,正是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宜居美丽洲”:有青山绿水,有田园气息。
余杭的靓丽不在高第华盖、莺歌燕舞,也不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余杭的靓丽在空气的清新、流水的清澈、民风的清淳;在名山古刹,曲径通幽。 “河、湖、潭、港”交织,“乔、灌、草”相间,余杭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营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这一“宜居美丽洲”是余杭“环境立区”战略结出的硕果。2007年,余杭首度提出生态优先、环境立区思路,明确了余杭生态城区的建设目标—— 建设成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2008年,余杭再度强化“环境立区”战略,提出打造“六个最优”环境:最优的基础设施环境、最优的产业集聚环境、最优 的生态环境、最优的人文环境、最优的为民服务环境、最优的平安法治环境。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生态建设”这一主线,完善生态城区规划,实施环境污染整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余杭等一系列行动,实 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创建生态城区,大力开展生态廊道、生态镇、生态村、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建设,全区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环境面貌发生 巨大改观。
2008年,余杭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示范区”和“浙江新魅力之城”。2009年,余杭获得“联合国最佳生态和谐环境美丽城区”、“中国最佳 休闲度假旅游名区”荣誉称号。
环境立区,生态优先
提出“环境立区”的总战略后,余杭又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生态建设规划的政策意见,落实总战略,打造生态余杭。
《余杭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全区范围内确定重点准入区、优化准入区、限制准入区和禁止准入区等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37个,诸如自然保护 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和森林公园等区域被划为禁止准入区。
《关于实施“环境立区”战略、进一步优先发展环境的决定》,提出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提高了环保准入门槛,对于不符合 产业政策和环境功能区划的项目一律不引进,对于不符合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的项目一律不批准、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
与此同时,全区范围内的“禁燃”、“禁养”工作也强势推进。全区所有热电企业和10吨以上锅炉全部进行除尘脱硫改造,对38家使用高污染燃料 的企业实施“禁燃”措施,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禁养”治理。全区禁养生猪8万余头、鸭子115万羽,较好地保护了苕溪等重要水源 的水质。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关键,也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2008年,余杭对污水工程建设体系实施重大改革,成立了水务公 司,将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以及有关镇乡街道的截污纳管工作统一规划、分类建设、统一管理,形成了全区一盘棋。
清洁余杭,绿化余杭
自2007年5月,余杭开始推进“清洁余杭”大行动,重点落实生活垃圾袋装化、河道保洁、庭院整治、道路保洁、环境污染治理、绿化活动、人文 素质教育和市场化保洁等方面。几年来,全区实现“清洁余杭”五个“100%”,即垃圾100%清除、垃圾上门收集率100%、露天粪坑清除100%、农民 出资保洁村达100%、建专职保洁队村100%。余杭环境面貌、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目前,余杭已建成区级生态村92个,省市级生态乡镇(街道)15 个,其中百丈镇、鸬鸟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2007年10月,余杭全面启动以城镇、村庄、道路、河道等为重点的”绿化余杭”行动,提出到2011年全区新增绿化面积 2200万平方米的建设目标。目前,余杭相继实施完成临平环线绿化工程、超山综保一期工程配套绿化、西溪湿地三期工程配套绿化等30余项重点绿化工程,全 区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200万平方米。其中,总长度达28.3公里,绿化面积达146万平方米的临平环线绿化工程,恰似为临平镶嵌了一条健康美丽的“绿色 项链”,为城市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2008年以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良渚博物院、美丽洲公园、运河塘栖古镇段综合保护工程、超山综合保护工程等相继建成向公众开放。 目前,余杭区有省级自然保护小区2个,森林公园3个,一级水源保护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区森林覆盖率42.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12.2平方米。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余杭的一张“金名片”。